WWW. OB,COM

 

WWW. OB,COM

🍓🔪🧟     

WWW. OB,COM

目前,德国总理朔尔茨任期内第二次访华正在进行中,在欧中合作方面,向世界传递了哪些信号?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欧洲与中国又当如何进一步夯实对话基础?近期,对此,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负责人、德国研究者胡春春,围绕上述议题展开对话。

胡春春:通过访华,朔尔茨传递了与中国继续保持合作的意愿。在政治上,与中国合作、而不是对抗,也是负责任的德国领导人的明智选择。在经济上WWW. OB,COM,中德密切的经贸关系是中德关系的基石。朔尔茨访华,也是刚刚升至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德国的领导人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其连续8年的全球最大贸易伙伴的访问,其意义不言自明。

即使面临杂音,德国2023年的对华投资仍旧创下历史新高,在研发领域的投资尤其明显。此次朔尔茨访华,还有德国环境部、农业部、交通部的部长随行,表明了双方将在这些领域展开新的进一步合作。而众多德国世界级企业的CEO,也早已成为德国政府访华团的传统成员。朔尔茨总理此次访华,希望能够释放出开放与合作的信号。

也就是说,欧洲的知识分子,后来也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首先从哲学、从文化开始,从文化和文明的基础开始,来形成他们对外来文化、外来文明的看法,而不是立即从政治或地缘政治开始——相反,莱布尼茨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欧洲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向中国学习,比如欧洲显然可以在实用哲学的意义上、在儒学的意义上向中国学习。

施寒微:由于中国越来越强大,欧洲对于中国的恐惧也越来越多,但是我觉得这种恐惧是没有道理的。我更多地看到了中国发展的积极面,我们也应当更多地认识到,中国是国际社会重要的稳定因素,这一点欧洲和美国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不过就现状而言,欧洲对华情绪常常突出“恐惧”的一面,而我们都知道,恐惧只会让事情更糟。

“欧洲害怕中国,对中国有误解,如今的中国不符合欧洲人的‘设想’。”这种对华认知显然不利于进一步地发展双边关系和教育合作,因此中西双方应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尤其是欧洲和美国一方,必须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他们的社会也必须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中国观,中国学和汉学在这其中当然有所裨益,但我们同时也需要双方之间更多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人文交流。

✚(撰稿:卓莺燕)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未经本平台授权,严禁转载!
展开
支持楼主

48人支持

阅读原文阅读 7596回复 0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蒲羽强🥍LV0六年级
      2楼
      文旅热为无人驾驶小巴反向“带货”🥝
      2024/06/09   来自贵阳
      6回复
    • ❷怀琪威LV9大学四年级
      3楼
      伊朗总统:任何进一步损害伊朗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更强烈回应🏵
      2024/06/09   来自朝阳
      6回复
    • 伏家兴🎩LV7幼儿园
      4楼
      中央第二巡视组巡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2024/06/09   来自济宁
      8回复
    • 黄心悦LV3大学三年级
      5楼
      古籍活起来,文脉传下去🍦
      2024/06/09   来自兴义
      8回复
    • 湛桂婉✲🏭LV8大学三年级
      6楼
      加强节日商品供应保障 确保春节市场平稳运行☪
      2024/06/09   来自成都
      0回复
    • 娄巧富LV4大学四年级
      7楼
      坚守是更好的缅怀和传承🎩
      2024/06/09   来自鸡西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圈子
    • #生态环境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中部地区崛起#

      荣峰莎

      5
    • #澳大利亚发布国防战略 中方回应#

      印媛世

      6
    •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源远流长 历久弥坚 习近平为中苏友谊增添新注解#

      孟达固

      9
    •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石家庄国际陆港:让更多“河北制造”走向世界

      裴勤玲

      6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随地关注WWW. OB,COM

    Sitemap